查看原文
其他

他怀着一颗中国心 一辈子造“中国星”

新闻联播 2019-10-12


在新中国70华诞即将到来之际,一批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这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给予的国家最高荣誉。《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共和国不会忘记》,今天向您介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


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
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
他伴随新中国的航天事业
走过了风雨兼程的60余载。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到探月工程,
再到北斗导航工程,
他为中国航天科技
一次次的飞跃作出巨大贡献。

满天星斗璀璨

写下他的传奇


1970年4月24日,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
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

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
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的总体设计负责人,
正是时年41岁的孙家栋。
上世纪90年代,
在孙家栋的带领下,
中国开始自主建设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目前,
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稳步建设,
预计到2020年,
中国的北斗全球系统建设将全面完成。
2004年,中国启动探月工程,
虽然已经75岁,
但孙家栋仍承担起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

△“嫦娥一号”成功撞月
很多人不理解,
早已功成名就的孙家栋
为什么还要接受这项充满风险的工作,
万一失败了,
辉煌的航天生涯就可能蒙上阴影。
孙家栋的回答是:“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当2007年11月5日,
远在38万公里之外的
“嫦娥一号”成功环绕月球的那一刻,
在欢呼的人群中,
这位老人轻轻地转过身,
擦去了脸颊上喜悦的泪水。

如今,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
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开启了全新的月球背面探索之旅,
举国沸腾、世界瞩目。
从一穷二白到一飞冲天,
他领导发射的卫星
占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
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他的传奇。

航天精神哪一条最重要?

热爱!


曾经有人问孙家栋:

“航天精神里哪一条最重要?”
“热爱。”他不假思索,
“如果你不热爱,就谈不上奋斗、奉献、
严谨、协作、负责、创新……”
几十年来,正是凭着这个信念,
孙家栋在充满风险的航天事业里,
愈挫愈勇。
1974年11月5日,
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发射失败,
让孙家栋刻骨铭心。
他清楚记得:
第一次,我们改进人家的导弹,
上去21秒钟,就掉下来了。
冰天雪地,
几百人在沙漠一寸寸寻找碎片,
忍不住一边捡一边抹眼泪。
拿筛子把炸碎的火箭卫星残骸筛出来,
最终找到了失败的原因。
一年后,一颗新的卫星腾空而起。
1984年,
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后,
在向定点位置漂移过程中发生了意外。
孙家栋果断地发出了打破常规的指令——
他要求再调5度,
最终正确的指令使卫星化险为夷。

航天是我的兴趣

一辈子也不会累


当年最年轻的“两弹一星”元勋,

今年已经90岁。
孙家栋这样总结自己的职业生涯:
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
说到关键的几次人生选择,
他概括为一句话: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如今,在航天领域各重要场合,
还是经常能看到孙家栋
步履蹒跚的身影、亲切慈祥的笑容。
90岁的他并不服老,
笑称:“我也是’90后’。”
即使年事已高,
他仍为中国北斗、探月工程等
航天“大事”操劳奔波。
他说:
“航天是我的兴趣,一辈子也不会累。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

他是国家的栋梁。

从“东方红”到“北斗”,

他怀着一颗中国心,

一辈子造“中国星”。

致敬孙老,

致敬中国航天人!

更多消息,扫描二维码关注《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

更多内容


监制/徐冰 李浙  主编/王兴栋

编辑/文雅

©新闻联播



致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